世界上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二级处理。有些污水处理厂增加了过滤过程的三级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出水水质,在将出水排放到环境中之前需要采用消毒步骤。
经过处理的市政污水在排放到地表水流域之前,为了满足细菌排放指标,需要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水中的病原体降低到安全水平,从而降低公众感染疾病的风险,接受水体和土壤的某些病原体的残留量可以用来衡量污水消毒效果的指标,这些接受的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污水处理成为这些接受水体的第一道屏障。
二级和三级污水处理的典型消毒标准,如30天几何平均数每100毫升200个粪大肠杆菌群,通过合适的紫外系统规模非常容易实现。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将处理过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在三级处理中需要在紫外消毒的上游增加一个额外的过滤处理,在大部分的案例中都没有必要采取此措施。通过将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能提高水体的的水质,同时在些案例中如中水回用能满足更加严格的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要求。
紫外线是污水处理理想的消毒剂,因为它除了将水中的微生物灭活外,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紫外消毒是一种非化学添加的处理过程,完全可以替代目前的氯消毒工艺,同时紫外还具有能灭活那些如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抗氯性很强的微生物。紫外线也不会产生任何如致癌性的消毒副产物,也不会对水体水质有任何的负作用的影响,当一个工厂将氯消毒改为紫外消毒的时候,可以具有减少消毒过程的碳排放的益处。